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各病院动态

各病院动态

【“镜”立新功】术中内镜照病灶,协助诊断有绝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08     作者:sanyuan   分享到:

 近日,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了一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该患者入院期间经CT及MRCP检查却意外发现胰腺处有一病灶。这可吓坏了患者及家属,害怕是胰腺癌!普外科一病区唐尧主管医生仔细向他们讲解相关病情,并于6月1日在消化科内镜中心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较大,内较多粘液,如同鱼口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患者胰头囊性病变,考虑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呈鱼口样则是IPMN的典型表现。

内镜检查为患者疾病确诊提供进一步依据,患者也最终在消化内科及普外科手术团队努力下顺利取出胆总管结石。家属听到不是胰腺癌,大大舒了口气。随后,按照预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切除胆囊,并建议其定期对胰腺病灶随访观察。

那么,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是个什么疾病呢?它是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导管的一种分泌粘液的乳头状肿瘤,相对少见,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1%~2%,具有潜在恶性。该病一般常见于老年男性,IPMN早期无 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出现腹痛、腰背部疼痛和消化不良(消瘦、黄疸、腹泻)等表现,亦可无任何症状。58.6%的病人曾有胰腺炎发作病史,这可能是由于胰管内大量黏液积聚,导致胰管内高压,使小腺泡破裂,胰液外溢造成胰酶激活,从而引起了胰腺炎反复发作。此外,41.4%的病人合并糖尿病。因此,临床上对于胰腺炎反复发作以及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提高警惕,防止发生误诊与漏诊。

IPMN大体表现为弥漫性或节段性胰管扩张,扩张的胰管内充满粘液,部分可见胰管内乳头样结节,提示浸润性可能,根据肿瘤起源不同,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IPMNERCP下具有特殊表现,ERCP显示大乳头肿大,流出粘液,局部或弥漫主胰管扩张和分枝胰管囊状扩张,及由于壁结节的存在所至的充盈缺损。此外还可利用ERCP ,在超生引导下抽取囊和胰管内液体进行诊断。对于难以与胰腺癌或慢性胰腺炎相鉴别的病例, ERCP检查可作为金标准。

IPMN一旦诊断明确,要对它进行严密的随访,如果肿瘤大小超过3厘米,要考虑进行治疗,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IPMN病理类型不同,良恶性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也差异性较大。目前对IPMN术前良恶性的判断、肿瘤侵犯的范围及程度的确定等还有一定困难,但随着超声内镜的问世,迅速成为IPMN主要的评估手段。超声内镜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细节,并可以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IPMN整体预后较好, IPMN术后5年生存率为82.6%,远高于普通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