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各病院动态

各病院动态

颈动脉夹层|藏在颈部的“血管撕裂”危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   分享到:

35岁的曹女士突发进餐时思维混乱、定向障碍及口角歪斜、流涎症状,被紧急送至西安市第三医院。经神经内科急会诊并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MRI确诊为右侧大脑半球片状梗死及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图片1.png

▲图1 右侧大脑半球片状状梗死灶

图片2.png

▲图2 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

虽然当时症状较轻,但相当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数天内症状可能明显加重,出现严重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建议立即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

图片3.png

▲图3

图片4.png

▲图4

术中见患者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毛笔样”闭塞(图3),随后在急诊行颅内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栓塞保护装置置入术+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血管复通良好(图4),患者思维混乱、口角歪斜症状迅速缓解,且未出现肢体活动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病情恢复良好。

追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曾因颈部不适到按摩店按摩。类似情况并不少见:40岁上班族按摩后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装修工人刘先生因落枕频繁用力按摩颈部,几天后突发头晕、呕吐、行走不稳。这些案例都提示同一个隐蔽风险——颈动脉夹层,而颈部不当按摩是其重要诱因之一。

图片5.png

颈动脉夹层的发生机制

健康的动脉壁像结构紧密的三明治(内膜、中膜、外膜)。当不当的外力施加于颈部时,颈动脉可能被挤压在肌肉软组织与坚硬的骨突之间,或受到过度牵拉。

这可能导致:

1. 血管内膜撕裂。2.  血液“破壁而入”。3. 形成“壁内血肿”。

识别颈动脉夹层的危险信号

突发、剧烈、不寻常的颈部或后枕部疼痛,是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被描述为“刀割样”、“撕裂样”或“爆炸样”,程度剧烈,位置多在一侧。

眩晕、恶心、呕吐。

搏动性耳鸣。

行走不稳、失去平衡。

视物模糊、复视、黑朦。

口齿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面部麻木、口角歪斜。

单侧肢体无力、麻木或感觉异常。

如何避免按摩引发的悲剧?

避免接受包含强力扭扳、按压、过度后仰或快速旋转颈部的按摩手法,这些动作对颈动脉风险极高。如需按摩,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按摩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止。

颈动脉夹层如同血管壁内的一场“隐秘风暴”,虽不常见,但破坏力巨大。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将这场“风暴”的损害降到最低,提高警惕,共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