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各病院动态

各病院动态

儿科医生紧急提醒:这10种居家物品最危险!误服后第一步90%家长都做错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3     作者:   分享到:

动画片里哪吒误吞仙丹能变身,可现实中孩子误食药品却会要命!别看宝宝小手萌萌哒,摸到药片往嘴里塞的速度比闪电还快!今天这份‘防误食宝典’,专治各种‘小馋猫’,建议所有家长收藏!

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误服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隐形杀手”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 5万名儿童 因误服药物或毒物送医,其中 1-4岁幼儿占75%。更令人揪心的是,90%的误服发生在家中,而家长往往因缺乏急救知识错过黄金处理时间!

二、儿童最常误服的“危险品”清单

以下物品看似普通,却能瞬间威胁孩子生命:

1.药品类:降压药、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褪黑素软糖、止咳药;

2.家用化学品:管道疏通剂、84消毒液、洗衣凝珠、蚊香液;

3.日用品:纽扣电池、磁力珠、化妆品(指甲油、香水)、樟脑丸;

4.“伪装零食”:彩色药片、维生素软糖、酒精湿巾;

5.植物类:滴水观音、水仙花、夹竹桃(家庭盆栽常见毒物)。

三、误服发生时的“四要四不要”急救原则

必须立即做的4件事

1.保存证据:捡起残留药物/包装,拍照记录成分表;

2.判断意识:若孩子昏迷、抽搐,立即侧卧防窒息;

3.联系急救:拨打120时清晰说明“误服物品名称+量+时间”;

4.携带样本:就医时务必带上误服物及呕吐物样本。

绝对禁止的4个动作

1.不要催吐:强酸强碱类毒物催吐会二次灼伤食道;

2.不要盲目喂水:洗衣凝珠等遇水可能释放更多毒素;

3.不要相信“解毒偏方”:喝牛奶、蛋清等可能加速毒物吸收;

4.不要等待症状:某些毒物(如降糖药)4-6小时才出现昏迷。

四、预防误服的“三层防护网”

第一层:物理隔绝

1.所有药品、化学品锁进带儿童安全锁的柜子(高度>1.5米);

2.丢弃外包装盒,药片勿用零食罐分装;

3.选购带有“苦味涂层”的儿童专用药。

微信图片_2025-03-12_094720_348.png

第二层:认知教育

1.2岁以上孩子玩“安全游戏”,观看教育视频,认识哪些不可以吃;

2.教孩子认识“骷髅头”“火焰”等危险标志。

第三层:环境改造

1.安装摄像头监测儿童活动区域;

2.茶几、沙发缝定期清理小物件;

3.有毒植物移出儿童活动范围。

五、常见误区澄清:这些“经验”可能害了孩子!

误区1:“孩子没哭闹就没事”
降压药可能引起嗜睡而非疼痛,延误救治!

误区2:“多喝水能稀释毒素”
误服强酸强碱时喝水会加重灼伤!

误区3:“扣喉咙吐出来就好”

尖锐物体(如玻璃)催吐可能划伤消化道!

预防胜于救治,但意外发生时冷静处置更能救命!记住:珍爱生命,远离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