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一家医院能否在短时间内赢得周边群众的信赖?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西安市第三医院”)给出肯定答案。自2016年12月开诊运行至今,该院逐渐发展成为西安市具有较大影响力且广受群众认可的综合性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数量进入全省大型医院前列。
如今,西安市第三医院正朝着立足西安、面向西北、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人文医院的目标砥砺奋进。
擦亮诊疗服务“一扇窗”
门诊是一家医院的窗口。在西安市第三医院,门诊实行每周七日工作制,各诊疗科目全天候、全方位面向患者开放;专家出诊信息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院区屏幕、各分诊台等平台予以公示,方便患者查询。
与此同时,西安市第三医院注重智慧医院建设,开通网络平台及门诊自助机等多种预约途径,患者可以通过预约平台进行分时段挂号预约、门诊缴费、报告查询、体检预约、病历邮寄、药品邮寄;候诊期间,患者可以实时查询候诊进度,预估等候时间,就诊效率显著提升。
面向特殊人群,西安市第三医院提供相应的关怀服务。该院在挂号、缴费、取药、检验等环节设立优先窗口,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需求;提供导诊、分诊、咨询等服务,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感受。
优质诊疗服务既体现为服务流程的便捷化,更体现为服务内涵的精细化。在特定疾病诊疗方面,西安市第三医院先后开设126个专病门诊,患者可以作出更具针对性的选择。在肿瘤疾病诊疗方面,医院推出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由来自不同专科的临床专家组成“智囊团”,共同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变“患者围着医生转”为“医生围着患者转”。
以优质护理践行“三贴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服务体现着医学的温度。西安市第三医院在各护理单元推行“一科一品”,力求科室建设特色化、品牌化。
强化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西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组织护患沟通技巧专题讲座,培养护士的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增进护患关系。各科室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宣讲,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及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为其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
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西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每月查看分级护理落实情况;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巡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每季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或操作考核,并进行总结改进,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整体水平;选派骨干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在科室开展所学专业知识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拓展护理模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去年4月,西安市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顺利通过评审核验,正式“持证上岗”;5个月后,正式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采取“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目前,西安市第三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由经验丰富且技术娴熟的93名专科护士组成,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新生儿PKU采血、留置尿管护理、灌肠、静脉采血、PICC护理、留置胃管和鼻饲等。
在此基础上,为使老年慢病患者获得更为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西安市第三医院建立“糖友群”“心血管健康沟通群”“呼吸慢病沟通群”等多个微信群,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帮助老年慢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把三甲医院“开”到社区
作为广受群众认可的综合性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该院与西安市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打造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探索实践“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诊疗模式。去年11月1日,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在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患者按照基层医院的收费标准付费,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真正实现把三甲医院“开”到社区的目标。
截至目前,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已开设心血管病、骨伤康复和产科门诊,并设立住院部,医疗团队由来自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病区、骨科二病区、妇产科的26名专业人员组成。
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门诊依托医联体优势打造双向闭环诊疗模式,将有住院需求或手术指征的患者直接上转至西安市第三医院,术后再下转回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换药、拆线、复查、康复、随访。与此同时,西安市第三医院为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开通24小时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除此之外,西安市第三医院与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汉城)在资源共享、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品牌效应,加强传帮带,通过专家手把手、面对面带教,提高基层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西安市第三医院与西安市灞桥区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的西安市第三医院卫星医院(灞桥)于今年4月12日揭牌,致力于推行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今后,西安市第三医院还将通过技术力量投入、医疗资源下沉等方式,全方位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