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青年医生】和大家一起聊聊“耳石症”的那些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2     作者:sanyuan   分享到:
 

 
赵永,医学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目前从事神经内科一线临床及科研工作,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专长于眩晕/头晕疾病的诊治,已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同期开展了前庭阵发症、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双侧前庭病、上半规管裂等各类眩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2月份到现在门诊治各类眩晕病人500余人,复位200余例。目前主持陕西省眩晕相关课题一项。发表文章六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都是石头惹得祸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坐起时以及晚上睡觉躺时,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莫乱投医,十有八九是由耳石症所引起,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

1.什么是耳石症
术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50%~60%

BPPV的历史:1921Robert Barany首次提出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Dix Hallpike将之命名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是存在于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晶体(不是“耳屎”,“耳屎”学名耵聍,在外耳道里),大小3μm×5μm×5μm(非常非常小,可以理解为一堆细沙),其作用是增加耳石膜的质量,以便更加敏感的感受人体头部的线性加速度。耳石是人体正常结构的一部分,但如果耳石从囊斑上脱落,滑落至半规管中,就会引起强烈的眩晕。从解剖上看,一般情况下耳石多数是从椭圆囊脱落,更易滑落至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而不易滑落至上半规管,因为上半规管的管在上、开口向下,日常生活中人体直立时间较长,因此即便有耳石滑落至上半规管,也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半规管重新回到椭圆囊中;而后半规管的管在下、开口向上,人体直立时在重力作用下,耳石若滑落至后半规管则会稳定的处于管的底部,不易重新回椭圆囊中。这也和各半规管的发病率相符,相关研究表明,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占所有耳石症的85%-95%,水平半规管约占5%-10%,而上半规管或累计多个半规管的耳石症较为少见。

 

 


2.  耳石症有什么临床特点

2.1临床表现

典型的BPPV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 min)。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无耳蜗受损症状,如听力丧失、耳鸣或耳部闷胀感;除了眩晕,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2.2病因

大多数BPPV病因不明,可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2.3确诊体征

Dix-HallpikeRoll test检查诱发出眩晕和眼震,头位变动与眩晕发作及眼震之间存在5~20 s的潜伏期,诱发的眩晕和眼震一般持续1 min之内、表现为“由弱渐强—再逐渐弱”;患者由卧位坐起时,常出现“反向眼震”。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下图示Dix-Hallpike试验用于诊断右后半规管BPPV

A:被检者正坐于检查床 B:头向右侧转45° C:被检者由坐位快速至仰卧位,头悬于检查床下20°(与水平面夹角),观察有无眩晕及眼震。

 

 下图示仰卧位Roll test用于诊断水平半规管BPPV

A):被检者仰卧,分别向两侧转头90°,向地性眼震提示为“管结石型”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强的一侧为受累耳。

 B):被检者仰卧,分别向两侧转头90°,背地性眼震提示为“嵴帽结石型”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弱的一侧为受累耳。

 

 

 

3.  耳石症的治疗

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

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如图):

改良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

 

Lempert 方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

 

Gufoni方法(水平半规管结石)

 

Gufoni方法(嵴帽结石)

 

前半规管相对少见可采用Yacovino法、Kim法、Li 法等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v  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v  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

手法复位治疗前准备

v  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剧烈眩晕。

v  复位治疗时,如剧烈呕吐,可终止治疗。

v  复位前可肌注异丙嗪25mg

v  年老者,最好由家属陪伴。

手法复位禁忌症

严重颈椎疾患

脊柱畸形

未经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不能配合者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v  治疗后休息30分钟,以免立即运动引发的短暂眩晕发作;

v  半卧位休息两晚,即患者头部抬高45度,在平卧与坐立之间。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垂直,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v  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尤其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如登高、游泳等);

v  保证充足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

v  因首次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达80%左右,如仍有眩晕发作,需再次就诊并手法复位治疗,甚至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方缓解。

v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